郭學平博士簡介:
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、副總經理。
主攻以透明質酸為主的多種生物活性物、生物醫用材料、功能性護膚品、功能食品的研發及產業化研究。
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、吳階平—保羅?楊森醫藥研究獎、中國專利金獎、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,泰山產業領軍人才,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。
國內首創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;全球首次實現透明質酸酶和酶切寡聚透明質酸的規?;l酵法生產;主持開發國內首個獲CFDA批準的交聯透明質酸醫美填充劑(潤百顏);國內率先將終端濕熱滅菌應用于關節注射液;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獲得全球透明質酸原料藥、醫療器械等注冊資質100余項,備案功能性護膚品2000余種;發表論文100余篇,參編專著8部,擁有國內外授權專利60余項。
郭學平博士
初見郭學平時,新冠初愈的他還有些咳嗽,精神也不比往常,但依然堅持陪坐了兩個小時,講起專業來滔滔不絕。
搞科研的那股認真勁兒,在這兩個小時里展露無遺。
郭學平是“科研狂人”,但又是非典型性“科研狂人”。
作為研發人員,他推動了透明質酸制備技術的飛躍,真正實現了這一原料的規?;a。而作為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和副總經理,他又憑借技術優勢,幫助華熙生物搶占了全球47%的透明質酸市場份額,并助推該原料的產業化進程,將透明質酸更廣泛地應用于醫藥、化妝品、食品等行業。
或許可以說,他是個能將“產”和“研”結合得更為緊密的人。
當然,郭學平對自己有另一番定位——專注于科研工作幾十年,無非為了幫助消費者實現“玻尿酸(透明質酸)自由”。
而這,可能就是謹存于他內心深處的產業夢想。
關于雞冠的故事
“說到我跟透明質酸的淵源,時間跨度可能比你的年齡還要長?!?/p>
郭學平沒有跟筆者開玩笑,早在1980年,他的導師——生化藥學家張天民教授就已經進行了相關課題的研究。
彼時,國內恢復高考不久,科技領域百廢待興,遠遠落后于國際。拿透明質酸來說,世界范圍內還僅僅應用于純醫療行業,比如對眼科手術進行輔助的粘彈劑產品,由于國內此前在該領域的研究是一片空白,國外的相關產品轉賣到國內,單支售價竟高達200美元。
“聯系到眼科手術,這樣的價格現在看來并不算高,但在當時卻是天文數字?!惫鶎W平指出,迫于高昂成本的壓力,國內對透明質酸的研究也由此展開了。
而1984年讀研,是他接觸透明質酸的開始。
如何才能提取到優質的透明質酸,滿足國內醫療所需呢?現在很多人可能難以想象,起初的重要原料,居然是雞冠。
實際上,雞冠提取法原理和胰島素的提取一樣,是將動物體內原本就存在的物質提取出來,并使其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用于口服或注射,而雞冠就含有大量的透明質酸。首次在國內從雞冠中提取出透明質酸的,正是郭學平的導師張天民教授。
透明質酸
不過,作為原料的雞冠,數量相對稀少,且提取工藝非常復雜,生產周期也較長,因而,由這種提取法生成的透明質酸價格依然比較昂貴,產量也不高。但相比進口產品200美元的價格已經低了很多,加上僅用于醫療,雞冠提取法在短期內還能夠被接受。
智者遠謀,郭學平的目光并未停留于此。在他眼中,研發和項目的產業化才是未來。畢竟,隨著透明質酸應用越來越廣泛,“雞冠體系”很可能就不夠用了。
郭學平不是沒有想過辦法。為了實現透明質酸的規?;a,他曾借用一個工廠的力量推行雞冠提取法,奈何現實很骨感,原料不足和工藝復雜的問題,成為橫亙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,滿打滿算,一年的產量也僅在兩三百公斤。
“后來我發現,雞冠提取法越來越難以匹配日益增加的市場容量,就算把全世界的雞都弄來,所獲得的產品數量,也不足以將價格降低至市場可以廣泛接受的程度?!边@讓郭學平意識到,透明質酸的制備技術必須進步,技術不進步,成本便很高,大規模產業化就很可能淪為空談。
有沒有更高級的替代方法?幾年后,郭學平找到了答案。
微生物發酵法帶來技術革新
時至今日,郭學平通過科研創新,已讓透明質酸的年產能從最初的二三百公斤提升到接近700噸,實現增長千倍以上。
真正起驅動作用的,即迭代升級的透明質酸發酵生產技術。
上世紀80年代末期,眼見雞冠提取法技術上限已經觸頂,郭學平就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尋求研發的突破上,但總是不得其法。直到讀過一些關于發酵法的報道,他的新技術思維才得以被點亮。
1990年,郭學平開始嘗試用微生物發酵法獲取透明質酸,制藥專業出身的他,對于發酵這一領域并不熟悉,但卻預感是很好的方向,加上年輕氣盛,便義無反顧地投入進去。
從原理上來講,發酵法采取的是培養細菌的方式,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透明質酸,經過一系列轉化積累,再進行提純,從而獲得高純度的透明質酸。相比雞冠提取法,該方法最明顯的特點是對原料依賴性較弱,可供使用的原料豐富且價格低廉,比如源自玉米等農作物的葡萄糖便是很好的選擇。另一方面,由于雞冠提取工藝的復雜性,也導致所提取的透明質酸質量不夠穩定,而發酵法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。
只是,產業化上的鴻溝,還是讓郭學平在研發初期嘗盡了苦頭。
“開始做發酵時,老是出現染菌事故,僅僅是解決這個問題就花了很大功夫?!彼忉尩?,發酵法必須培育特定的菌種,而自然界有很多菌種,如果技術不達標、流程不到位且設備條件跟不上,就很容易染上其他不需要的菌種,從而影響發酵過程。此外,透明質酸后期的分離純化難度也挺大,對專業技術、設備條件等同樣有很高的要求。
顯然,想達到萬無一失的標準,光有人是不行的,更要有錢。但郭學平等人的項目啟動資金,卻僅有區區的3萬元人民幣!
也就是說,在提升研發標準的同時,他還得學會“理財”!
彼時,研發團隊的一個準則是:能不花錢的地方盡量不花錢。省來省去,甚至連第一臺微生物發酵罐,都是郭學平自制的。如今,這個舊式發酵罐還“躺”在華熙生物的“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”里,成為當時艱苦科研條件的重要見證。
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
“摔了幾次跟頭”后,微生物發酵法終于在1992年小試成功,郭學平的研究課題“發酵生產透明質酸藥物研究”,也先后被列入國家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科技攻關計劃項目。這一透明質酸制備技術在逐漸成熟后,贏得了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。
直到1998年,郭學平等人將生物藥物研究院的廠房設施進行了改造,建立了自己的公司,微生物發酵法才在大規模生產中得以應用,多種高標準藥用透明質酸原料和制劑產品,也隨之陸續推出。
誠然,這只是一個很小的起點,但對于郭學平而言卻意義非凡。一方面,意味著他邁出了透明質酸產業化的第一步,另一方面,規?;瘧玫穆涞?,也為后來透明質酸產能的千倍增長奠定了技術和生產上的基礎。
與華熙的世紀相遇
另一個人的出現,則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郭學平實現產業夢想的周期。
盡管精于技術創新,郭學平卻并不擅長營銷,因而,透明質酸提取法雖然取得了重大突破,但要真正形成一個大的產業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2000年,郭學平結識了前來參觀的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趙燕,彼時,或許連他也沒有想到,兩人的這次相遇,會成為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。
不久后,趙燕便投入巨資成立華熙生物,并聘請郭學平為首席科學家,至此,開啟了以透明質酸原料生產和應用為主營業務的商業傳奇。
華熙生物
面對一個陌生領域,頗有商業頭腦的趙燕,為何突然抱有如此大的熱情?追根溯源,郭學平的一句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“我當時告訴她,透明質酸是人體中很重要的物質,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水性非常強,一個透明質酸分子,就能鎖住1000個水分子?!彼J為,正是透明質酸的這一突出特性,讓頗具商業敏感度的趙燕,從中窺到了商機。
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推斷,在趙燕的布局下,華熙生物逐漸拓寬了透明質酸在美容領域的應用,慢慢成長為國內醫美龍頭企業之一。
而對于郭學平個人而言,商業版圖的擴大,也讓他的特長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。
實際上,微生物發酵法成熟并投產后,依然處于不斷迭代升級中。郭學平介紹,該提取法一個最主要的指標便是發酵的產率,而產率一般以每升發酵液可產出多少克透明質酸來計算。剛投產時,華熙生物透明質酸發酵產率還不足3g/L,在郭學平的帶領下,通過改進工藝、完善技術和升級設備,一點點做提升,最終使發酵產率達到了14g/L。
“這是個持續改進的過程,周期很漫長,甚至超過了10年?!?/p>
而近幾年,隨著合成生物學的誕生,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制備技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。按照郭學平的話說,“合成生物學主要是在菌種的培育層面打開了一個新的機緣”。
原來,傳統微生物發酵有著既定的菌種、既定的過程和既定的結果,而利用合成生物學,可通過基因層面的編輯和重組,改變菌種的基因,令其按照需要進行演變,“你想讓它怎么變,它就會怎么變”。
怎么解釋這種技術呢?郭學平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:“你可以把菌種的基因序列想象成一串串帶有遺傳信息的文字,就像編輯稿件一樣,覺得哪里不合適,就拿掉哪里,哪里缺內容就在哪里添加。當然,前提是編輯調整后得讓菌種活著,畢竟它是一個生物體?!?/p>
他還提到了合成生物學中常常用到的“細胞工廠”的概念。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,所以合成生物學編輯菌種基因的過程,就相當于構建一個“細胞工廠”,基因序列好比流水線,想優化哪條流水線,就在哪里做改動提高,最終通過一系列的合成步驟,生成更好的菌種。
華熙生物研發中心及生產線
目前,華熙生物有五個團隊專門做合成生物學的研究,對此前的生物發酵法進行技術升級。讓郭學平感到欣慰的是,山東、濟南等各級政府對此也非常支持,批復華熙生物建設合成生物學省級重點實驗室?!坝姓?,有配套資金,再加上有人才和自有研發經費,我們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就可以大展拳腳了”。
一提到科研上的更多可能,他總是顯得很興奮。
去羅馬有很多路
當然,原料的產業化最終還是要看應用。憑借透明質酸技術研發領域的優勢,華熙生物在美容護膚領域已經搭建起非常成熟的產品矩陣。
拿化妝品來說,就有潤百顏、夸迪、BM肌活、米蓓爾等已經在護膚賽道頗有知名度的品牌。此外,還包括一些醫美填充劑、水光針、皮膚護理醫療器械產品、眼科或骨科的注射液等。
“尤其是2019年上市以來,華熙生物最大的增長點就是功能性護膚品”。郭學平透露,目前集團體系下,銷售額過10億的品牌達到了2個,而過5億的品牌也有2個。
華熙生物旗下部分功能性護膚品
“條條大道通羅馬”,在實現透明質酸產業化的過程中,郭學平并沒有將自己束縛在單一的路線上。
“食品也是我們的一個重要賽道?!痹谒挠洃浝?,華熙生物其實很早就存在進軍食品領域的想法,只不過,相比美容護膚領域難度更大,因為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,需要經過安全評估才能得到國家審批。
直到2021年,華熙生物才成功地把透明質酸應用到國內不同的食品里,比如娃哈哈、可口可樂等,但國外的透明質酸食品,早在4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發展。
而在郭學平的觀念里,創新是沒有邊界的,因為透明質酸是人體本來就有的一種物質,所以,與人相關的很多東西都能夠應用到。如今,他已帶領研發人員開發出一些新的領域,比如,在高露潔等品牌的牙膏里、杰士邦的成人用品里加入透明質酸,不僅大大提高了產品使用安全性,也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。
甚至于,他的“野心”已經延伸至透明質酸以外了。
目前,華熙生物的原料清單中,除了透明質酸,還包括人源化膠原蛋白、依克多因、γ-氨基丁酸、紅景天苷、甘油葡萄糖苷、唾液酸等很多熱門原料,其中,人源化膠原蛋白今年就能實現量產。
“我們現在專門設置了七八個工作室,用來研究和開發透明質酸之外的新原料,等于是把發酵技術平臺化、合成生物學的技術平臺化,以做出更多的生物活性物,為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?!比绻由辖K端品牌的研發工作室,華熙生物內部的研發工作室就超過了50個,覆蓋國內的濟南、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無錫等地,以及法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國家。
“科技型的創新企業”,這是郭學平對華熙生物的定位,也是華熙生物非常重視研發投入的根由。作為“科研狂人”的他,顯然很適宜于這樣的研發土壤。
不難想象,接下來,他的種種科研規劃都可能順利落地。
而讓研發成果產業化的這座“羅馬城”,也終將到達。